12月27日,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举行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“六江”生态廊道建设规划(2022-2035年)》解读新闻发布会,详细介绍了“六江”生态廊道的相关情况。

  基本内涵

  成渝地区六条江的干流沿线区域

  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、局长扈万泰介绍,“六江”生态廊道主要包括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长江、嘉陵江、乌江、岷江、沱江和涪江的干流沿线区域,总面积约3.51万平方公里。它是连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天然纽带,具有水土保持、净化空气、调节气候、保持生物多样性、提升碳汇能力等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,串联成渝地区双核及46个重要节点城市。

  “六江”生态廊道建设着眼提升川渝两地跨区域、跨流域协同治理能力,是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》明确的重点工作任务,是坚持“共抓大保护、不搞大开发”方针的具体行动。

  规划策略

  “六江”将成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保护带

  《规划》以保障长江流域水环境质量,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,实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点内容为总体目标,到2030年,区域协作机制更加完善,生态廊道建设取得积极成效。到2035年,生态“共保、共建、共享”格局全面形成,“六江”生态廊道成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关键保护带、长江上游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示范带、巴山蜀水生态人文魅力展示带。

  扈万泰说,规划策略主要体现在三方面:

  一是强化生态共保,守住廊道生态安全底线。强化重要生态空间和重要资源保护,建立涵盖江心绿岛、河流湿地、峡谷、湖库、珍稀动植物等5大类、共180处重要生态资源保护名录,协同划定生态保护区、生态修复区和生态合理利用区,统一生态廊道分区管控制度。建立和完善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制度,持续推进生态补偿规章制度建设,探索制定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。

  二是推进生态共建,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。突出生态廊道“带状”空间分布特性,分流域明确长江、嘉陵江、乌江、岷江、沱江、涪江6条生态廊道建设目标及任务,显著改善流域人水关系,全面提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质量。

  三是促进生态共享,增进人民群众福祉。发展节能环保产业集群,推动天然食品、竹木产品、道地药材、矿泉水、天然纤维等特色生态产品规模化、标准化、产业化,培育巴蜀地域特色生态产品知名品牌和地理标志,打造乌江百里画廊等一批文旅精品路线,探索三峡绿色发展新模式。

  划定“三区三线”

  统一生态廊道分区管控

  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余颖说,为统一生态廊道分区管控,《规划》以规划区内生态系统现状为基础,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划定的“三区三线”,尤其是“三线”是我们工作的底线,包括永久基本农田、生态保护红线、城镇开发边界,这叫“三线”。通过“三线”的管控要求和国土空间的总体格局来划定了三个区,分别是生态保护区、生态修复区、生态合理利用区,既保护又利用,通过高质量保护来推进高质量利用,制定分区管控措施。

  生态保护区的面积是10711平方公里,占整个“六江”生态廊道的比例是30.5%,是生态本底优良、物种资源丰富,对维护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和生物多样性起到关键作用的区域,川渝着力于构建守护廊道生态安全底线的“生态共保”格局。

  生态修复区面积5358平方公里、占比15.3%,是生态系统结构退化、服务功能受损的区域。两地要开展生态修复,着力于构建跨区域协同的“生态共建”机制。

  生态合理利用区面积19050平方公里、占比54.2%,是指生态保护区及生态修复区以外,人类活动相对密集,需要进行城镇建设、农业生产等活动的其他区域。将着力于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“生态共享”范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