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边减产,一边涨价,存储芯片行业正在走出寒冬。

  据《台湾电子时报》报道,三星、美光两家存储芯片大厂,日前正规划在2024年一季度将DRAM芯片价格调涨15%-20%,从1月起执行。市场上部分厂商已收到了三星的涨价预告。

  “存储三巨头”中的另一家SK海力士去年10月已官宣涨价,计划将卖给厂商客户的DRAM、NAND Flash芯片合约价上调10%-20%。

  存储芯片主要由DRAM(动态随机存取内存)、NAND Flash(闪存)两大类构成,广泛用于固态硬盘、内存条等智能手机及个人电脑等存储设备。由于存储芯片常年占据半导体领域20%以上的销售额,其价格走势也被行业视作市场的风向标。

  如今芯片厂带头调涨合约价后,金士顿、西部数据、东芝这一类存储设备商采购芯片的成本相应变高,不得不跟进涨价。当涨价潮从上游延伸到下游,消费者需要花比去年更多的钱购买存储设备。

  界面新闻了解到,金士顿已通知国内代理商提高旗下存储产品的上市价格,包括内存条与固态硬盘,固态硬盘(NAND FLash为主)1月3日的线下市场开盘价较前日上涨了3元到10元不等。

  半导体行业研究机构TrendForce统计的最新数据也显示,市场出货最多的几款DRAM内存条产品型号今日的价格均有微幅上涨。

  存储市场新年伊始的这次上涨并非由需求复苏拉动,而是靠芯片厂过去一年执行的减产计划强势扭转而来。

  2022年,存储芯片价格因供过于求出现历史级下跌。那年三、四季度,DRAM、NAND Flash遭遇价格腰斩,单季度营收大幅降了三成左右。芯片卖不出去,三星等芯片厂也不得不选择降价。

  这种直线滑坡的趋势延续了整整一年,直接带崩芯片厂的业绩。2023年前三季度,三星营业利润亏损高达90.42%,其中半导体业务部门是重灾区,SK海力士、美光也双双跌破了公司经营的历史亏损纪录。

  经历过长时间的价格跳水后,“不再亏本卖芯片”已是芯片大厂的共识。三星、美光、SK海力士三家公司每年出货量占据了全球95%的市场份额。从去年开始,三巨头纷纷通过减产、砍订单来应对“寒冬”,等待客户库存消耗至正常水平后市场价格回涨。

  高盛撰写的一份研究报告披露,三星2023年已将DRAM、NAND Flash芯片产量削减了20%至25%,其减产计划据悉将一直执行到今年第二季度,直至芯片业务彻底回归盈亏平衡。SK海力士、美光也被曝在内部设置了DRAM、NAND芯片价格止跌回升的“盈亏平衡红线”,跟进减产的同时等待复苏。

  据摩根士丹利此前估算,2023年一季度,全球半导体供应链(包括制造商、分销商和客户)手上握有的芯片总库存预期可用258天。若以芯片厂减产与客户库存消耗的常规速度计算,2023年底至2024年初,行业有望迎来拐点。

  不过眼下智能手机、电脑与平板等消费电子产品尚未彻底走出低谷,存储市场的供需平衡点何时到来难以准确预计。好在行业依靠芯片厂减产拉价止住了跌势,拐点已经浮出水面。去年三季度,DRAM、NAND FLASH的厂商合约价格未发生明显变化,TrendForcre预测到四季度会彻底由跌转涨,2024年则在此基础上缓慢回归到正常状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