华灯初上,晚高峰的人潮涌向街道,许多人却没有像往常那样踏上回家的路,而是奔向一间间教室——最近,城市打工人的夜生活有了新潮流:上夜校。

  夜校风潮席卷全国,“白天上班,晚上学艺”成为引人注目的社会现象。据新红数据,“夜校”这一话题在小红书上的总浏览量达到890余万,最近一个月笔记新增1800余篇。

  美团、大众点评数据显示,2023年以来,平台上“夜校”的搜索量同比增长980%,相关笔记评价数同比增长226%。

  据央视新闻报道,上海夜校2023秋季班有65万人同时在线抢课,火爆到了一课难求的程度。

  “夜校”魔力何在,令人如此“上头”?

  从价格来说,千元以内、动辄免费的培训班对城市打工人们具有十足的吸引力。

  据了解,上海市群众艺术馆的课程普遍在500元左右,共12节课,每节课1.5小时。

  芭蕾舞、钢琴、古筝等市场上向来价格不菲的培训课程,只要你抢到西城区文化馆欢聚艺堂培训课程的名额,就能免费上。

  文化西城公众号截图

  从内容来说,夜校课程不断翻新,迎合了年轻人的兴趣。像浙江省文化馆开办的咖啡鉴赏、尤克里里,就是当下的生活流行。

  从非遗技艺到传统手艺,从运动健康到生活美学,夜校的课程包罗万象。

  浙里文化圈小程序截图

  从质量来说,这些夜校往往能请到高专业水准的老师授课。

  比如在上海夜校(全称“上海市民艺术夜校”),桥牌课的老师是中国桥牌协会三星终身大师陆凯;京剧课的老师是国家一级演员王玉兰;江南点心制作的老师是五星级酒店大厨仲军……

上海市群众艺术馆公众号截图

  又比如广州的夜校,尊巴舞老师是全国一级健美操运动员,咏春拳的老师是广州岑能咏春拳杰出传承人弟子……

  在令人眼花缭乱的都市夜生活选择中,夜校硬是凭借超高的性价比,打出了一片市场。

  事实上,多年以来,许多公共文化服务机构都有开办公益艺术培训课程。近期的“夜校风潮”,或许是因为不断提升课程质量、调整服务内容的机构,终于和年轻人当下的精神需求达成了“同频共振”。

  在北京,

  海淀区文化馆2023年8月就开启了秋季线下公益培训课的招生。授课时间自9月份起至12月份结束,扎扎实实上足一个“学期”。课程包括器乐、声乐、舞蹈、书画等四大艺术门类,共51个班,招收897个名额,有成人班、儿童班,可以满足不同年龄层艺术爱好者的精神文化需求。

  石景山区文化馆亦在积极组织开展公益培训活动,每周轮流开设盘扣、美妆、吉他等课程,每周五晚上八点,市民可在官方平台报名参与下周的活动。据官方平台发布的信息,所请师资均为相关行业从业人士。

  西城区文化馆于2023年年初开启了四期2023年群众文化公益培训活动的报名,50余门课程覆盖乐器、舞蹈、书画、戏曲等多个艺术领域,由来自中央音乐学院、中央美术学院等学校的专业老师授课。2024年4、5月份,将继续开展2024年度课程的报名。

  2023年9月,东城区文化馆的“艺+1全民艺术普及”报名信息显示,除了日间培训,该馆还特设延时开放服务、特设晚间课堂和周末课堂,同时推出了 “云课堂”线上公益艺术培训服务。

  顺义区文化馆请到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、成都传媒大学等高校的专业教师,或职业画家、诗词学会会员等专业人士教授非洲鼓、古筝、国学等课程。年后,官方小程序将开放2024年度的抢课。

顺义文化馆小程序截图

  面对市民来电中对于扩招的建议,北京的多个区级文化馆表示,由于场地有限,公益培训活动暂时不考虑扩招、增班。《经济参考报》记者致电某文化馆,工作人员表示:“毕竟是公益性质,想上的人比较多,课程名额确实难抢。”

  夜校迅速崛起的背面,也有乱象暗中滋长。

  65:1的“报录比”、60秒抢完课的“拼手速”、不堪重荷而宕机的小程序滋生了黄牛生意,有的夜校名额被挂在二手平台上买卖。

  文化馆主办的活动名额有限,许多市民就将眼光转向了商业机构和个人中介举办的相关培训活动。

  然而,在社交网络上,一些机构和中介的培训被不少网友“吐槽”。有学员质疑老师的资质,表示由于无法试听,导致上了一节课才发现教师水平不行,白白投入了500元“冤枉钱”。

在某二手平台上搜索“夜校”的结果

  在社交平台上搜索“地区夜校”,能找到不少素人博主自发建起的中介群。他们表示,综合时间、距离、价格、教师、场地等多重因素,成功组织一门课程,是劳心费力的一件事情。

  即便如此,从学员的视角看,素未谋面的组织者、预先支付学费定金等问题都可能存在被骗风险。

  “夜校热”温度不减,“白天上班,晚上学艺”未来也许会成为一种常态,这也将考验公共文化服务提供者的能力与水平。业内人士指出,文化事业与产业发展是个精细活,需要慢功夫,不能急功近利、急于求成。政府部门除了要积极支持“青年夜校”建设,将文化资源更多惠及青年,也应对“民间夜校”的授课质量、收费标准、办学资质等问题及时做好规范引导,既要为优质机构提供融资、备案、审核等服务,助力其快速发展壮大,也要坚决打击行业乱象,保障事业、产业平稳健康发展。

  上海长宁文化艺术中心艺术培训部主任刘嘉认为,资源的扩大与放开不能“一哄而上”,而是要在充分结合本地的艺术特色、整合好各类资源、管理好场地人员安全的基础上,保证现有课程水准与质量的同时,不断注入新的资源供给。

 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金忠明表示:“市民艺术夜校的火爆和供不应求,其实是对政府如何提供更充沛、更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,提出了新的要求。政府部门要搭建更好的平台,让各类主体都能成为艺术课程多样化的供应商和服务商,使丰富的都市资源能转化为可为市民群众所用的美育资源。”

  归根结底,加入夜校的人们,多数都是怀着赤诚的热情而来,想放下功利心,追求一些“无用之用”。

图为网友自发组建的夜校群

  年轻人们为夜校打上了“个人价值实现” “自我投资”的标签。

  有人上夜校是为了培养兴趣爱好,填补儿时的空缺。

  有人想通过夜校提升自我,学点职业技能。

  还有人直言兴趣班是自己对冲焦虑的一种方式,放下手机、专注于线下的活动,还能够交到新朋友。

  刘嘉表示,夜校不仅使年轻学员单方面从公共文化服务中获益,也盘活了传统文化资源。不少非遗技艺、传统文化长期以来都在相对小众的圈子里沉淀,部分公共文化场馆也缺乏年轻受众群体的靠近,而夜校无疑是盘活了这些资源,既让年轻人找到触及文化艺术的门路,也让传统手艺人的技艺有了更大的意义与价值。

  夜校的火爆,不仅仅是知识、技能的传递,更反映了年轻人想要沉淀下来、寻找自我的群体意识。夜校宛如一扇连接白天和黑夜的时空之门,在这里,不同年龄、不同职业的人们汇聚在一起,共同追逐着梦想的脚步,让夜晚绽放出属于他们的精彩光芒。